什么是土壤因子 树木的根系分布特点?

[更新]
·
·
分类:林业园林
2507 阅读

什么是土壤因子

树木的根系分布特点?

树木的根系分布特点?

水平根是指与地面近于平行生长的根系,其分布范围总是大于树冠,一般为树冠冠幅的1~3倍。
垂直根指与地面近于垂直生长的根系,其分布深度一般都小于树高,与树种品种、砧木类型有关。
如核桃、银杏、柿的根系最深,梨、苹果、枣、葡萄次之,桃、李、石榴的根系较浅;乔化砧的根系深,矮化砧的根系较浅;根系分布深度受土壤因素的影响更大,一般土层厚、地下水位低、质地疏松和贫瘠的土壤根系分布深,反之分布则浅。果树根系由骨干根和须根组成。

土壤对人或动植物的好处?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是什么?在土壤形成中有何作用?

1、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如翻动和搅动作用。
2、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影响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3、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其支配地表径流,使地带性土壤范围中产生非地带性土壤。
4、母质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土壤是母质通过成土过程而形成的。不同母质对土壤中次生矿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5、时间因素—发育程度。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它是土壤发育的强度因子。生物、地形、气候、母质四大因素在随着成土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土壤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着。

土壤结块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一、土壤结块的原因
1、由于土壤质地太黏而造成。土壤板结一般是土壤盐渍化的伴生结果,主要是由于人们长期或单一偏施无机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破坏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从而土壤水稳性结构破坏率提高,土壤微团聚体分散系数上升,致使耕层土壤发僵,土体粘韧板滑,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土壤板结。
2、因为有机肥不足造成的。施用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也可以引起土壤有机质下降、板结。
3、塑料制品的过多使用,加上用后又没有彻底清除,塑料胶状物大量残留在土壤中,破坏了土壤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二、解决措施
1、土壤质地太黏而造成的,可以向土中掺沙,增施有机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
2、增施有机肥,尤其是生物有机肥。众所周知,有机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物质组成,它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培肥地力。可根据土壤化验结果,采用有机与无机肥结合,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补施微量元素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在增加肥力的同时增加透水透气性,进一步提高土壤质量。
3、增施微生物菌剂,加大有益微生物的投入。板结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条件失衡,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体有一定的破坏,导致土壤环境中有益菌和有害菌比例失调,有害菌增多,侵害植物,使得病害发生严重。
4、平衡施肥。
除了注意平衡氮磷钾肥的比例,以及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外,后期追肥时,建议配合或单独施用富泰威宜冲旺或冲动海藻水溶肥,两类水溶肥中的有机因子亦可增加土壤团粒的形成,起到打破土壤板结的效果。
5、要减少或杜绝塑料制品的使用,使用了也要彻底清除,不可滞留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