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未来长大脸型好坏取决于什么 看脸的时代是好是坏?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484 阅读

婴儿未来长大脸型好坏取决于什么

看脸的时代是好是坏?

看脸的时代是好是坏?

“看脸的时代”成为人们口中热衷于提及与传播的流行词,说明“脸”,即其代表的内容“长相”“外貌”,成为了这个时代人们认为是重要的特性之一,并且可能在许多人的观念里它比“才华”“能力”“品行”更为重要。
实际上,“长相”“外貌”作为人的固有特性,自古以来也没少得到青睐。人天生具有追求美的事物的本性。美的事物让人产生愉悦感,能够获得精神层面的享受。因此,古代诗歌绘画雕塑等艺术中“美人”“美景”“美物”总是成为创作的对象与主题。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外貌长相是其他人在接触时第一层能获知的信息,如果这个人的外貌长相是美的,自然而然能让那些陌生人首先产生好感。但评判一个人不能从单一方面进行,“看脸”也仅仅停留在对一个人表层的认知,并不能仅仅凭对外貌长相的第一印象判断他在“品行”“能力”等发面,与外貌长相的特性完全相符。
那为什么说自古存在人们就喜爱看长相美的人,却不曾用“看脸”这个词去定义一个时代,并将其普遍传播开来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流行语呢?这与大众传媒对于我们认知的影响有着深刻的关系。
在印刷时代,大众传媒主要以书籍报刊为主,人们获得对身边以外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依靠这些印刷媒介所提供的内容。实际上,不仅媒介的内容影响着我们认知的内容,媒介的形态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由于书籍提供信息的形式主要以文字为主,即使有图片,大部分只不过是作为文字的配图。这是由于图片占书籍版面大,因此在印刷资源和印刷技术都有限的时代,图片在书籍里占比较少,一般作为补充和解释,以数据图表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来传达“言外之物”。所以,文字在传播媒介上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图像,更多地塑造了人们的理性思维,而非感性思维或者说形象思维,因此当人们在评判外界事物时,往往更关注于其实际的内容,而非外表的形态。所以,印刷时代的人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关注点更侧重 于这个人的谈吐体现出来的他本身的品质、做事时的态度能力,而外貌长相占的比例则相对较小。
而在电子时代,大众传媒以广播、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介为主,不再是以文字为主导,取而代之的是声音、图像及动态画面等。当然不可能说所有人都不再阅读书籍,但由于电子媒介传递的信息以声画形态更为生动地呈现出来,因此大部分人接受了这样的传播形态。所以,在这样的电子媒介上,我们能看到比印刷媒介上更多的图像、动画,听到更多的声音,但读到更少的文字;并且,电子媒介传播的内容与书籍中连贯系统的文字内容相比,碎片化、不连续、跳跃性很强。久而久之,我们的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得到了更多的发展,但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却很可能极大地削弱。尤其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在电子媒介和印刷文字媒介上同时出现时,人们在前者上更注意的是他具体的外貌长相和声音,而对后者可能是他做的事的好坏体现出的他的品质。并且,相对于印刷时代制造出的偶像,作家思想家占据相当一部分,而在电子时代大众传媒塑造出的偶像,更多的是拥有着光鲜亮丽的外形的影视歌领域的明星,导致了人们对崇拜对象的关注点从内在思想更多转移到了外貌形象。因此,这使得这个时代人对他人评判时,对长相外貌尤其看重。
一个人的心智、思想品质和能力非常重要,比外貌长相更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当我们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光是“看脸”,甚至认为这个人的其他的不良品质可以完全被外貌掩盖,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但是,“看脸的时代”或许有另外一种启示,我们既然生存在这个电子媒介时代,必定要学会更好地适应,那就是人们在提升自己内在的同时,需要关注自身的形象。虽然不那么美的面目长相不能强制改变——即使能够改变也是相当危险的,但能够若能够学会适当地化妆打扮进行修饰不足,通过运动使形体达到健美匀称,或是通过学习礼仪等种种方式改变整体的气质,同样能让他人感觉到你身上的美。因为建立了良好第一印象,通过这一方式,你的内在思想与品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现与认知,这样人们会更好地发现你的“美”比那些只是浮于“看脸”这一肤浅层次的美要深刻许多。

为什么拍照有时候脸大有时候脸小?

拍照的时候有时候脸大有时候脸小,这个东西应该和你的摆出的角度有关系,也跟你离相机的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想避免这种情况就控制好距离注意你的拍摄角度,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也或者是让别人给看一眼然后自己注意角度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