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是怎么劝退秦王的 烛之武退秦师古今异议?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341 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是怎么劝退秦王的

烛之武退秦师古今异议?

烛之武退秦师古今异议?

(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烛之武退秦师逻辑顺序?

第一段:秦晋围郑
第二段:烛之武临危受命
第三段:秦军撤军
第四段:晋军撤军

烛之武为什么能退秦师?

1.
越国鄙远,不现实。
2.
邻之厚,己之薄,得不偿失。
3.
结交郑这个东道主,好处多。
4.
秦国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不攻秦而撤军说明什么?

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不攻秦而撤军说明烛之武的舌辩之才非常厉害。
烛之武,烛地叫武的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只身前往秦营之中,向秦穆公陈说利害,终于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并派兵保护郑国,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民间对他的评价是:“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秦的行为合乎礼吗?

1.不合礼,但合理。
2.
因为事先结盟于晋国,后绝交帮郑国是符合秦国的战争利益的,所以合理。

烛之武退秦师当时形势?

秦国远在西陲,而郑国位居中原腹地,若郑亡,秦国鞭长莫及难以长期霸占郑地,郑地最终必为晋国所得,加之晋国一直霸占曾允诺秦国的河西与崤函之地,可知晋国贪得无厌,今日之郑国必为将来之秦国,但若存郑,郑国则日后可为秦国之东出内应,于秦有利。

烛之武退秦师为什么要退秦师?

秦师不是秦国的老师,是指秦国的大军。烛之武巧舌如簧,把秦国军队的威胁解除了保卫了自己国家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园前630年,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畏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