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控制叛逆期 小孩子11岁了,很叛逆,不听家长的话该怎么办?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3918 阅读

家长控制叛逆期

小孩子11岁了,很叛逆,不听家长的话该怎么办?

小孩子11岁了,很叛逆,不听家长的话该怎么办?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三个叛逆期,两三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称“宝宝叛逆期”;七岁左右,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在11-18岁,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01.
小孩子11岁,进入“青春叛逆期”的特点
11岁的孩子,进入小学几年了,他们接触同学、老师以及各种小团体,认识了更多的人,也增长了一定知识,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觉得自己是“小大人”,可以自己拿主意了。 这个时期,孩子意识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渴望独立
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极力想摆脱爸爸妈妈的掌控。这在父母眼里,觉得足他们不听话,不服管教。
2.不再崇拜父母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句名言:
当我7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马克?吐温的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处于青春期孩子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孩子觉得自己了不起,家长很无知无情。
他们对家的做法和观点持否定反感态度,他们都会用更尖锐、更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
3.自我矛盾
这个时期的孩子像个“小大人”,可以自己解决一些问题,但也面临很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他们想摆脱“软弱”状态,另一方面他们面对复杂的环境又不知所措。
这样的矛盾心理,导致孩子会用行动来宣泄情绪,比如大发脾气。
02.
应对11岁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怎么办
叛逆是儿童成长的必然趋势,也是孩子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家长不必太过焦虑,但家长要能正确面对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教育孩子方式粗暴,会得到糟糕的效果。
孩子不听话,家长该怎么做?
1.家长要了解一些有关方面的知识。
比如,可以可看看有关方面的书籍,对自己的孩子青春期的行为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己还盲然无知!
2.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说“不”。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既然觉得自己成了“大人”,那他们对一些事会有独立的见解和主张,亦或为了显示自己是“大人”,他们会故意与父母唱反调。
不管怎样,父母要学会尊重他们,允许他们对父母说“不”,只要不是重大的是非原则问题,父母可放手让他们做主,让他们对自己做的事负责。
即使他们的错了,也不用害怕。这是孩子的成长不可或缺的过程!
3.父母必要的时候,要像孩子示弱。
孩子不听话时,父母不要一味强硬,要学会向孩子示弱。
比如:当孩子与父母唱反调时,父母可以这样说:爸妈已经老了,自己对有些事都力不从心了,对你的事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希望你自己对自己负责。
当父母向孩子示弱时,相反,孩子可能会思考父母的意见!
4.千万别总是唠叨孩子,唠叨使孩子更加叛逆。
孩子不听父母的话,有的父母会无休止的唠叨,这样会使孩子更加反感父母,不愿与父母交往。
有些事父母必要的提醒是应该的,但要注意说话的语气,用平等的商量的语气与孩子交流。
5.多陪伴孩子,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
孩子11岁不听话,这时候父母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不要用高高在上的父母姿态与孩子相处,要把自己放低到孩子的角色,与孩子做朋友,多陪伴孩子,学会聆听孩子的说话。
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总之,当11岁孩子不再听话时,父母要知道,这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所有问题都出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孩子出了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改变教育方式!

孩子处于叛逆期,家长和老师如何把握管孩子的度?

在留守家庭里,可能长辈们照顾孩子,更多的吃饱、穿暖、路上安全问题。然而对于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的建立,是关注的比较少的,或者是意识不到。
首先,从家长方面,手机尽量不要给孩子多用。如果出于安全方面考虑,可以用电话手表,或者儿童手机,只用于联络。有些游戏,大人都欲罢不能,更别说生活范围更窄的孩子了。让他自己 自控力,很难实现。有的家长经常大声责备:“你能不能有一点自控力,手机不要天天玩游戏!”,事实孩子仍旧难以割舍。 可以帮助孩子渐渐远离游戏,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除了作业,就无所事事。可以把玩游戏控制到一周一次,渐渐淡化。多带孩子去一下图书馆,篮球场,或者多去干一下农活。或者多做一些公益活动,结交更多的积极向上的朋友,受身边朋友的影响,就会发现还有其他的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
另外,老师也可以辅助的关注一下。孩子不愿意去学校,没有在学校找到存在感,觉得学校还没有手机游戏有意义。对于孩子,更多的给予重视,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比如哪科成绩好,可以排个组长;比如特长爱好,可以推荐到学校兴趣班,逐渐让孩子爱上上学。
当然,这些都是要长期的配合和耐心,对于留守家庭的老人,需要和老人沟通好,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