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奏咚咚咚攻略 一个beat前奏无鼓点部分,怎么填词?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360 阅读

合奏咚咚咚攻略

一个beat前奏无鼓点部分,怎么填词?

一个beat前奏无鼓点部分,怎么填词?

要铁三角.定音鼓.木琴.小军鼓.
三角铁(Triangle) 结构组成:主体由一根弯成等腰三角形的弹簧钢条 (首尾不连接)组成,另有一根金属棒, 用来敲击主体以发声。 乐器特色: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族,无固定音高。可发出银铃般的颤音,为整个乐队增加一种特殊的色彩, 其点缀作用十分明显。
它还能奏出各种 节奏花样和连续而迅速的震音,尽管音量 微弱,但这种美妙的感觉仍可回荡在整个乐队 之中。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打击乐器。
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定音鼓(Timpani) 结构组成 :由鼓身、鼓皮、定音系统和鼓棰等部分组成。 使用材质 :鼓身:金属结构;鼓皮:牛、羊、驴皮均可,或使用合成材料。
鼓棰:短木棰。根据演奏需要决定是否在一端包以弹性材料。 乐器特色 :属单皮膜鸣乐器,造价昂贵。定音鼓可发出固定频率(即音高)的声音,并能够在五度音程范围内改变音高。音色柔和、丰满,音量可控制,不同的力度可表现不同的音乐内容,有时甚至可以直接演奏出旋律。
演奏方法分为单奏和滚奏两种,单奏多用于节拍性伴奏,滚奏则可以模仿雷声,且效果逼真。定音鼓作为色彩性打击乐器,其丰富的表现力远非普通打击乐器所能比拟。 其 他 :主要用于交响乐队中,为重要伴奏乐器。
也适于其他各类乐队。定音鼓在规格上分为大、中、小三种,在交响乐队中通常设置三到四 木琴(Xylophone) 结构组成:由音条、琴架、共鸣筒和打棰四大部分组成。 使用材质:音条:用红木或其他硬质木料制作;琴架: 金属质地;共鸣筒:长短不同的圆形薄铝管, 装在每个音条的下方,作用相当于弦乐器的 共鸣箱,使音条发出的声音增强和延长; 打棰:一对勺型小木棰,多用红木制成。
用来击打音条以发声。 乐器特色:属竹木体鸣乐器类,各个音条都有固定的音高,因而木琴是变音打击乐器,可用于独奏旋律。 强奏时,木琴音色刚劲有力,弱奏时则柔美,发音短促而清脆,多用来演奏 轻快、活泼的乐曲表达一种欢乐的气氛。
对于持续音,则必须运用两个打棰迅速交替敲击 同一音条以获得连续的效果。此外,木琴还可以奏出美妙的滑音和动人的震 音,具有 丰富的表现力。 木琴产生于14世纪,音域为3个半到4个八度。多用于独奏,但需要其他乐器(如钢琴、管弦乐队等)来伴奏方能衬托出其独特的音色,使之更具魅力。
小 军 鼓 Side drum 也称作响弦小鼓(Snare drum)。形状和结构基本与大鼓相同,只是规模小的多,鼓皮为羊皮,且不敲的一面绷有多条响弦;鼓棰使用两条硬木棰,棰头较小,不包任何外物。
它原是军乐队乐器,后来成为管弦乐队成员。用棰敲击鼓皮时响弦同时沙沙作响,但也常常摘去响弦,只留下咚咚的鼓皮振动声。在乐队里它常和其他打击乐配合使用,如大鼓敲击重拍,小军鼓敲击弱拍,或以细腻多变的节奏音型来点缀空拍,使音乐富于生气。
通常它用来代表行进中的队伍,体现军人或年轻人勇武乐观的精神。 大鼓(Bass Drum) 结构组成: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组成。 使用材质:鼓身:木质或轻金属材料;鼓皮:多用牛皮; 鼓圈和鼓卡:目前多用铝合金制成。
鼓棰:短而粗的木棰,一端包以皮条、布料或绒毡,呈球状。 乐器特色:属于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可控制发音的强弱 变化。用鼓棰敲击发音,随用力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 音乐情绪。其音色低沉响亮,雄壮有力,用于模仿雷声 和炮声时恰如其分。
现代大鼓起源于古代土耳其,因此又称大军鼓,中世纪时传入欧洲。是军乐队、管弦乐队和交响乐队中最重要的打击乐器,几乎不作独奏,而是参与合奏或衬托乐队和声的伴奏乐器, 但大鼓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乐队的低音声部更加充实、丰满,而且为整个乐队带来一种气势,增添了活力。

有什么悲伤纯音乐钢琴曲推荐吗?

《水边的阿狄丽娜》音乐里的悲伤
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水边的阿狄丽娜》(法文名:Ballade pour Adeline,原名:给爱德琳的诗),这是很典型的纯音乐钢琴曲代表作,但至于是否悲伤则争议很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众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要看是否悲伤还得从原作说说。
给爱德琳的诗由法国词作家保罗·塞内维尔所作,理查德·克莱德曼改编并演奏。1976年,克莱德曼被法国Delphine唱片公司选中独奏Ballade pour Adeline,并出版同名唱片Ballade pour Adeline(给爱德琳的诗),唱片的A面第1首即是《给爱德琳的诗》,与乐队合奏;唱片B面包0含一个钢琴独奏版本。
这首曲子先是被引进日本被日本出版商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叫做《渚のアデリーヌ》,后来中国引入这首曲子时用了日文的翻译,即《水边的阿蒂丽娜》,并非原作者的意思。中国唱片大都称这首曲子为《水》。原作钢琴曲并没有水,或者有没有水无法证实,水主要还只是日本音乐人的浪漫想象。传说是作曲家河边漫步看到河边浣纱的少女,不能忘怀。
到92年克莱德曼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大型演奏会时,门票及央视录象时都回用《致艾德琳的叙事曲》或《致艾德琳的诗》这个名称。事实上1990年以后,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是作曲家兼经纪人奥利维尔·图森改编版的《给爱德琳的诗》钢琴曲,更加简洁明快,淡淡的忧伤。
此曲用Adeline这个美丽的名字旨在表达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女神的象征,并非特指某个具体的对象,情人恋人夫人女人。这首曲子旋律时而高亢明快,时而低沉忧郁,时而婉转悠扬,时而悲伤不已,仿佛是用音符在讲一个浪漫凄美故事,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或者压根就是手摘星辰,怯怯的男生暗恋美天鹅。本曲虽是通俗钢琴曲,频繁出现的六度,不同强弱的深入浅出,轻重对比明显,在C段最为细腻复杂。
阿狄丽娜据说来自于希腊神话的故事 。孤独的国王爱上了自己雕塑的女神,诚心感动了爱神,赐给雕塑女神以生命,国王得到了爱情和幸福。有点像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你能说这个故事传说是欢快的吗,肯定是忧伤的,是内心的孤独,虚幻的爱情向往。
我们一般认为这首曲子还有很多钢琴曲很浪漫,却忘了它的内涵的悲伤。西方音乐是用浪漫romantic掩饰和表现悲伤sad,sorrow,音乐里甚至会出现回忆的愉悦,往日的好时光,初遇的甜蜜,来衬托孤独和悲伤。不像我们农村呼天呛地的号啕大哭,唢呐声声催人泪下,来直白的地表现失去的悲伤。我们很难体会到西方音乐那种孤独的悲伤,忧郁的悲伤,更别提欢愉的悲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