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躁狂的最好办法 17岁,一个人在外漂泊,感觉自己患有抑郁症,不敢和父母说该怎么做?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352 阅读

对付躁狂的最好办法

17岁,一个人在外漂泊,感觉自己患有抑郁症,不敢和父母说该怎么做?

17岁,一个人在外漂泊,感觉自己患有抑郁症,不敢和父母说该怎么做?

十七岁,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年纪,遇到这样的事情,说明这个少年的确遇到了自己无法处理和解决的事情。心里很纠结、很矛盾。不说自己承受不住,说了感觉自己又很害怕。那么请问藏在你心中是什么事情呢?做为一个正常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谁都会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事情,也至于自己很疑惑、很顾虑,这都很正常。但当你自己真正无法处理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自己的父母,或者去咨询自己身边很近的亲人和朋友,在他们身上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所以,不要把自己难以处理和解决的事情装在自己心里,这样长期下去,自己的会对自己的内心造成一定的阴影,也会导致自己得心理疾病。

抑郁躁狂者家人有何感受体会?及应对的成功经验分享?

患者家属的心理过程家庭成员对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会随时间而变化。
起初,家属会试图容忍和适应,
大家努力从情绪上和需要上给予患者帮助,尽量避免给患者批评和压力。家人试图摆事实讲道理,向患者说明生活不象患者感觉的那样糟糕,这种办法其实并无帮助。在严重的抑郁情绪下,这种理性的保证只能使患者更觉疏远,并相信家庭成员并不理解他们,不想听他们的抱怨,或是不把他们的痛苦当回事。
长此以往,家属能给予的支持和保证将会越来越少,越来越不真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家庭成员会逐渐感觉负担过重,精疲力竭,他们会感到气愤,因为他们的努力看起来没什么效果。事实上,家人经常会发现:他们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的努力不但无效,还往往使问题变得更严重。
许多时候抑郁症状就像是正常情绪的波动,或者像是坏脾气发作。即便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但习惯上还是认为一直可以控制,渐渐地,观念和挫败感
会让家属难以忍受患者的症状,并将患者言语和行为中的消极表现归结于患者的人格问题。因为患者总是注意生活中坏的一面,家属有时会把这当成使患者对待婚姻和家庭关系的真实态度,而不是病的结果。
最终,如果家庭成员不能从心里认识到抑郁是一种“真正的”疾病,他们会越来越难以容忍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如果社会文化主张“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这种不容忍就有了根据。
这时,长时间陷于抑郁的患者会被认为是懒惰,自私,自怨自艾,自我中心,甚至是企图操纵别人。这种文化的作用会使患者和家属对那些他们不能控制的症状和反应感到迷惑和羞耻。
这种耻感,再加上抑郁症患者固有的缺乏动力,使得患者很难长期受到家人、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或社区机构的支持。其结果就是相对变的孤立,这又加剧了家庭内部的紧张关系,持续增加的不满和挫折感已经耗尽了情感资源,使得家庭结构不堪重负。更糟的是,抑郁症对家庭的影响似乎没有尽头。因为抑郁症常常复发,而且有时会变为慢性病。
患者和家属好似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冲突和压力的循环。患者不仅要承受发病时的痛苦,还要面对病情稳定后的自责罪恶感,修补发病时造成的伤害。但在发病期内造成的困难对家庭关系仍有后遗症:在抑郁症状减轻后很久,仍会留下失望,憎恨和愤怒的疮疤。
但家庭和亲人对治疗抑郁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减少抑郁症对于脆弱的患者和家庭关系的消极影响。然而许多家庭发现,如果没有必要的知识和指导,他们的努力只会给患者带来压力,加重那些本来是他们想要解决的行为问题。所以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家庭干预治疗。
提高家庭成员对抑郁症的认识程度掌握有关知识包括病因、发病过程以及治疗情况和如何预防复发注意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等
教会家属一些沟通技巧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融洽
的家庭氛围以宽容、温和、接受的态度相处以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指导家庭及时发现患者不良的情绪反应并积极给予帮助使患者充分宣泄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