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条件作用理论 直接教学模式名词解释?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138 阅读

斯金纳的条件作用理论

直接教学模式名词解释?

直接教学模式名词解释?

直接教学模式与我们平时接触的理论有本质的区别。直接教学模式不是建立在儿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儿童行为的变化和个体间的差异不是根据儿童发展,而是根据儿童学习加以解释。直接教育模式主要是建立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在行为的方法中,强调的是控制学习者的哪些行为可以被测量和观察,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内在的心理动力。
产生背景
直接教学模式是建立在BE直接教学模式基础上的。BE直接教学模式是贝瑞特-恩格尔曼所设计的教育教案的简称。因此贝瑞特-恩格尔曼学校是直接教育模式的前身。而所谓的BE直接教学模式对于我们来说是并不陌生的,我们所经历的教育大致是这个模式。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BE直接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一点信息,儿童即重复这个信息,教师提出有关这个信息的问题,儿童对教师的问题作出反应。如果回答错误,教师会加以纠正直至儿童回答正确答案。在这个模式中教师要能在每天的每一分钟使每个儿童得到最大量和最有效的学习,而且对于儿童可能出现的行为总是预先准备好和有目标的。
基本原理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由每次食物的提供,小老鼠显示出期望中的行为,其过程称作操作行为制约作用。操作就是学习者有意的行为。因为强化是根据期望中的行为的表现而定的,这种决定过程称为后效操纵。为了更有效果,在期望行为出现之后的强化必须是立即、前后一贯而有规律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受到表扬,于是回答次数增加。
在某些学习的类型之中,经过后效操纵的训练已经出现很高的效果。把学习的工作分解成一小个一小个步骤,而且借着过程中的每一小步骤学习的强化,老师控制着期望行为并且增加期望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跟随着回馈,学习者会因为出现正确的行为而获得奖励。

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属于人本主义学派?

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属于行为主义学派。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渐进的,盲目的,尝试的过程。他的尝试错误说也被称为联结―反应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都是行为主义学派。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

1.联结建立的顺序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通过将无条件刺激与某一中性刺激结合一次或多次后,最终建立某一反应之间的联结;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在某种刺激情境中,建立某一正确反应与某一强化刺激之间的联结。简言之,前者建立S-R联结,后者建立R-S联结。
2. 刺激的含义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不能引起反应的中性刺激,后者是指具有奖励性质的强化刺激,而不是中性刺激。
3. 反应的含义不同。前者主要是指个体生来就有的情绪反应或内脏和腺体的一些反应,而后者是指个体能够主动控制的肢体的外在反应。
4. 使用条件不同。前者主要用于解释人们的各种情绪性反应、内脏或腺体的反应是如何与各种中性刺激建立联系的,其内在机制是怎样的;而后者主要是解释如何有效的建立、形成新的行为,尤其是如何利用强化手段来形成良好的行为或改变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