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心理学效应大全 明明做了错事还理直气壮为自己辩解,啥心理?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450 阅读

100个心理学效应大全

明明做了错事还理直气壮为自己辩解,啥心理?

明明做了错事还理直气壮为自己辩解,啥心理?

题主您好,辩护是为了维持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这种形象将我们描绘成有道德的、聪明的或者有价值的。
自我辩护含义与认知失调
在心理学上自我辩护是指当人们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有任何可能,都会尽力让自己(或者他人)相信所做的事情是合乎逻辑的,合理的。这点在生活上是非常常见的,当你迟到时,你会说公交堵;当你没有完成任务时,你会想着某人不积极等等。
而自我辩护的底层心理学效应是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当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志)等,就会出现紧张冲突的状态。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出现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有目的的去减少或者抑制其中一个,从而在心理上达到平衡。
为了方便您理解,我们来听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在美国的一场地震中,一个小镇上离震源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明显感受到波动。并且听到其他小镇被毁的新闻,这个小镇的人都吓坏了。尽管这个小镇仅仅是震动了一下,没有建筑的损坏、人员的伤亡。事后,在记者采访时,都否认自己感到恐惧,并且坚信这里是绝对安全的。
但是如果在震源附近的小镇,人们还会为自己的恐惧变化吗?明显不需要!
认知失调具体案例
我们来分析一下两个小镇的人的心理:
在离震源有一定距离的小镇上,没有出现任何损失,所以就不能成为自己恐惧的理由。而自己没有理由的恐惧行为和人们认定自己是勇敢睿智的人就产生了失调,在这样的失调下,人们就会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
而在震源附近的小镇,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这些都是自己产生恐惧的理由。所以”我的恐惧“与”我是聪明睿智的人之间就统一了起来,因此不用去辩护。
所以当人的行为与自己的认知或者大众认知产生失调时,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在无法改变行为或者对行为无法辩护时,就会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辩护。比如一个人吸烟上瘾,无法戒掉烟。但是“吸烟有害健康”与“无法戒掉吸烟这个行为”产生失调,那么就会对吸烟有害健康下手,认为吸烟对于健康的危害是不确定性的,或者是微小的。所以别人劝他别吸烟时,他会说:“没事,危害不大”来进行辩护。
因此,辩护正是人认知失调的必然结果。
希望答案可以帮助到您
多元读书:一个喜欢读书,专注人的心理的90后青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遇到过的人。

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想给别人推荐分享,请问这是什么心理?

如题,心理学中有专有名词吗?

谢谢邀请。我也是一个喜欢分享的人,总想把自己遇到的好看的书、好听的歌、好吃的食物推荐分享给别人,我觉得这主要有两点心理:
其一,把美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是一种追求放大效应的心理。一本好一个人读,是一份美好的阅读体验,而分享给多人读,就是多份美好的阅读体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表达的就是这种心理。
其二,把美好事物与别人分享,是一种追求正向反馈的心理。一个人自己觉得这本书好看、这首歌好听、这种食物好吃,是自己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有时候非常迫切地想分享给别人,是期望得到肯定,期望得到正向反馈,以强化自己的这种心理体验。我认为这是喜欢分享的第二种心理原因。
总之,喜欢分享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心理品质,谢谢朋友们的分享!